最近發(fā)生了一件事:在湖南桑植縣某中學的高考百日誓師大會上,一名學生代表做了一場演講。這個片段被拍成短視頻傳到網(wǎng)上之后,評論區(qū)立刻分化成了兩派??涞娜苏f女生激情澎湃,對自己的將來很負責;罵的人說女生歇斯底里,有如進了傳銷。
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視頻呢?客觀地說,這個女生的發(fā)言并無石破天驚之處,諸如“沒有人是生來的弱者,沒有人是命定的草芥”“凌晨6點的校園真的很黑,但600多分的成績真的很耀眼”等用語,在這種勵志演講的場合里算不上特別。至于她那被不少人集中火力攻擊的神態(tài),雖然確實飽含情緒,但在高考誓師大會上是符合現(xiàn)場情境的。校方恐怕也沒想到,這個視頻竟然能招致如此紛至沓來的負面評價。
對此我只能說:這很難評。
這類演說,無論在形式還是內(nèi)容上都確乎存在爭議。從“誓師大會”這個名頭,到不約而同地把學習類比為沖鋒的臺詞,都給高考賦予了一個“上戰(zhàn)場”的隱喻。高考是一場選拔性的考試,即便每個人都考600多分,也不會個個都上重點大學。那么問題來了:在這種情況下,“敵人”又是誰呢?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”這種慣用的說法,散發(fā)著弱肉強食的狼性氣息,不免讓人想起非洲草原上的角馬大遷徙?!案呖嘉幕崩镆幌蛉菀讚饺肽承┎B(tài)的思維,前些年輿論就曾抨擊過許多動輒喊打喊殺的勵志標語,比如“只要學不死,就往死里學”“提高一分,干掉千人”“生時何必久睡,死后自會長眠”。這位學生代表的“咬牙切齒”,背后就隱約浮現(xiàn)出這種思維方式的影子。
但高考固然競爭激烈,最起碼是公平的。到了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時候,除非勝券在握,少有人能表現(xiàn)得像閑云野鶴一樣淡然,更何況是一群正處于青春期的中二少年。別的不說,在高考沖刺的階段,適當?shù)卮螯c雞血還頗有作用。就像800米跑步的最后半圈,沒點信念感還真撐不下去。說出一堆略顯浮夸的話,做出一副激動至極的表情,也多半是舞臺氛圍造就的臨時狀態(tài)。然而,這種原本是為了圈地自萌的內(nèi)部資料,被截取片段發(fā)到網(wǎng)上后就極易顯得突兀。網(wǎng)民們不了解當事人的生平,也感受不到她在求學路上的風風雨雨,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,就會產(chǎn)生千人千面的解讀。
更何況,這個女孩并不是那種蓄意煽風點火的營銷號,而是一個活生生的、即將參加高考的人??!或許這種“勵志文化”有諸多值得詬病之處,但無論如何,把矛頭對準她個人都算不上什么正義之舉。只愿大家口下留德,別讓這個孩子成了發(fā)泄怒火的出口。那些一邊說著視頻里的女孩充滿戾氣,又一邊對她進行人身攻擊的人,自己又何嘗不是滿身戾氣呢?(王沛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