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5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“新征程上的奮斗者”中外記者見面會上,廣東省東莞市文化館館長黃曉麗介紹道,東莞市文化館搭建了“像便利店一樣”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,成為了“沒有圍墻的文化館”。
“像便利店一樣的文化館”,這一比喻形象生動,令人印象深刻。便利店通常在人們生活的觸手可及之處,像便利店一樣,意味著遍布城鄉(xiāng)、全年無休、人人可享、服務多元,勾勒出公共文化服務的理想圖景。
東莞市文化館
“文化便利店”的魅力,首先在于空間上的全覆蓋。如同便利店深入社區(qū)肌理,東莞構建起市鎮(zhèn)村三級的文化館總分館體系,以1個市文化總館、33個鎮(zhèn)(街)分館、586個村(社區(qū))支館、51個共享文化館、220個共享文化空間的規(guī)模,將文化服務嵌入城市肌理,織密了東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毛細血管網(wǎng)。其次,場館開放時間的安排成為其核心優(yōu)勢。全年無休、早八晚九的開放時間,打破了以往文化場館的作息限制,最大程度地為不同生活節(jié)奏的人們提供隨時可進入的文化“港灣”。
“文化便利店”的生命力,更在于服務的普惠性和多樣化?!皼]有圍墻的文化館”是向所有人張開懷抱的,不做篩選、不設門檻。在這里,文化不是高不可攀的小眾藝術,而是人人可享的“家常便飯”。同時,為滿足公眾的多元需求,這里還有不斷推出的新鮮豐富的文化活動,可供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市民自主選擇。
在今年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,東莞第六次蟬聯(lián)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稱號,東莞市文化館榮獲“全國文明單位”稱號。這是對東莞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的積極肯定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東莞年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超3萬場,參與人次破千萬,“潮流東莞·火柴盒”3.0系列活動、東莞市民藝術夜校、“四季村晚”百村聯(lián)動暨“文藝鄉(xiāng)村超級聯(lián)賽”等活動亮點頻出,文化獲得感已成為市民幸福指數(shù)的重要刻度。
“文化便利店”是打通群眾文化建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文化強省、文化強國 建設落地于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。公共文化服務的提質升級,都是為了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。群眾文化需求變化的方向,就是公共文化建設努力的方向;滿足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新期待,就是文化強省、文化強國建設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。東莞市文化館的實踐,正是文化強國建設宏大敘事中不可或缺的基層拼圖。真正的文化繁榮,不只在廟堂之上,更在鄉(xiāng)野之間。
撰文 鐘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