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南方網(wǎng)

  • 南方日報

  • 南方都市報

  • 南方雜志

  • 南方日報出版社

南方網(wǎng)評:莫讓“黃?!焙谑稚煜虼髮W生國補

2025-06-20 20:03 來源:南方網(wǎng)

  近日,有在校大學生向媒體反映稱,有“黃牛”以代購賺錢為誘餌主動拉大學生入群“代購”,實際上是利用大學生的國家補貼名額,為“黃牛”購買手機、電腦、游戲機等國家消費補貼產品,并轉賣牟利。

某平臺國家補貼頁面截圖。

  2025年,國家補貼政策全面升級,手機、平板等數(shù)碼產品被納入補貼范圍,最高補貼可達500元。這本是一項惠民利民、促進消費的暖心政策,旨在讓更多人以實惠的價格用上心儀的數(shù)碼產品。然而,不法分子卻嗅到了“商機”。他們利用電商平臺的規(guī)則漏洞,讓大學生隨意填寫收貨地址,再聯(lián)系快遞轉寄拿到商品,將補貼商品輕松轉入回收市場。以某品牌手機為例,原價5999元國補后5499元,“黃?!笨鄢?00元“盒子費”后,每單仍可凈賺300元。如此暴利驅使他們不擇手段圍獵國補名額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部分學生為50元傭金主動叫賣名額,在“無本生利”的誘惑中淪為套利工具。

  對涉世未深的學生而言,看似輕松的“代購傭金”,實則是暗藏風險的“蜜糖陷阱”。從法律層面看,借用身份信息套取補貼的行為,已涉嫌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,若涉案金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,更可能構成詐騙罪。曾有案例顯示,學生因參與此類“兼職”被列入失信名單,在考研政審、求職背調時處處碰壁。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誠信底線的失守——當“出賣補貼資格”成為“生財之道”,個人信用檔案上的污點可能成為未來人生路上的“絆腳石”。

  國家補貼是政府促進消費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手段,“黃?!钡奶桌袨椴粌H造成補貼資金的流失,更瓦解著政策的公平基石。部分地區(qū)因預算超支被迫暫停補貼發(fā)放,合規(guī)消費者的權益被擠壓;而電商平臺雖推行“現(xiàn)場拆封激活”制度,卻因簽收身份審核不嚴,讓規(guī)則淪為“紙面條款”。

  每一筆被套取的補貼,都意味著一位真正需要實惠的消費者失去機會;每一次對套利的縱容,都在削弱政策的溫度與公信力。這不是簡單的市場投機,已然成為對公共資源的非法侵占。

  根治這一亂象,亟待讓監(jiān)管長出“牙齒”。主管部門既要以技術筑牢防線,通過人臉識別下單、活體認證簽收、流向追蹤預警等手段,封堵套補漏洞;也要用法律劃出紅線,將騙補行為納入征信,嚴懲“黃?!眻F伙,警示涉案學生。平臺與高校同樣需扛起責任。平臺不能唯流量論,應強化審核機制,落實人臉識別核驗、限制高頻下單等措施,讓規(guī)則從紙面落到實處;高校要扎緊思想籬笆,將“50元傭金毀掉人生”的真實案例融入思政教育,以誠信法治課敲響警鐘,幫助學生看清“代購兼職”背后的信用陷阱。

  監(jiān)管的“眼睛”亮一分,政策的“陽光”就強一分。這不僅是行政職責的履行,更是對千萬青年健康成長的護航,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守。唯有讓法律震懾、技術防護與價值引導形成合力,才能讓每一分補貼精準滴灌到需求土壤,讓“黃?!痹诜ㄖ侮柟庀聼o處遁形。

  撰文 孔德淇

編輯:曹曉靜   責任編輯:王萍   校對:梁潔萍
回到首頁 南方網(wǎng)二維碼 回到頂部

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簡介- 網(wǎng)站簡介- 廣告服務- 招標投標- 物資采購- 聯(lián)系我們- 法律聲明- 友情鏈接

本網(wǎng)站由南方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廣東南方網(wǎng)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制作維護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20-87373397 18122015068

ICP備案號:粵B-20050235